“黑”麵條是怎麼流入市場的,3:12,黑作坊做好麵條後,小工將籮筐里的麵條抱進麵包車準備運走。
4:37,從加工窩點拉出來的麵條,在彩雲路立交橋下交給小貨車。

4:43,車輛抵達彩雲路與小板橋老路交叉口,與其他等候在此的小貨車交易。
麵條散放在地上稱斤裝袋
  執法人員現場查處銷毀黑麵條2.5噸
  凌晨時分,官渡區雲大西路旁的小羊甫村漸漸陷入寂靜,但藏身這個城中村裡的一家麵條作坊卻燈火通明,還不時傳來隆隆的機器聲。店內髒兮兮的水泥地上鋪滿成品和半成品麵條,小工穿著鞋在上面隨意踩踏,灰塵、雜物、老鼠也不時“光顧”;門口一些扎堆擺放的麵條已生霉,散髮出一股酸臭味……接到讀者報料後,記者連續3晚4次暗訪調查,基本確定這是一家黑作坊。11月20日,記者聯繫官渡區食藥監局以及公安、城管等相關執法部門,並於21日凌晨趕到現場查處,共查繳非法成品、半成品麵條2.5噸,封存麵粉7.5噸。目前該作坊已被責令停工,相關後續工作還在進行中。
  暗訪第1天

  捲簾門只開一掌高窗臺還有老鼠“散步”
  “小羊甫村裡有一家疑似黑作坊的加工廠。”近日,一位報料人向記者透露。“加工什麼?”記者追問,“大概是米線、麵條之類的吧,沒仔細看。”
  獲知信息後,記者當天便驅車小羊甫村暗訪調查。根據報料人提供的路線來到現場,發現這個作坊距村口僅兩三百米,兩層樓高的房子門窗緊閉,門上無任何標識,敲門也沒回應。懷疑這個作坊可能會連夜加工,記者決定晚上再來探訪。
  凌晨1點過後,記者再次來到小羊甫村。村裡此時已變得安靜下來,四周黑漆漆的。這家作坊的一樓還亮著燈,窗子緊閉,捲簾門被拉開了一個巴掌高,目測大概只有20釐米,完全看不到房間內的情況。窗戶上貼了玻璃膜,也無法看清。記者沒敢太過靠近,但依稀能聽見房間內傳來機器的隆隆聲和幾個人的說話聲,而透過燈影,還與不少在窗臺上“散步”的老鼠不期而遇。
  暗訪第2天

  作坊機器通宵轟鳴 麵包車堵門看不清
  第二天凌晨,3名記者相約繼續夜探。有了頭一天的經驗,記者進村後,把車子停在離作坊不遠處,幾個人便輕手輕腳地在一片漆黑中摸到門口。與頭一天不同的是,這次作坊捲簾門完全打開了,但門前停放著一輛麵包車,恰好嚴絲合縫地堵在門口,從任何角度都無法看清屋內,大家只能重新退到車內觀察。
  熬到凌晨兩三點,作坊內有幾個人魚貫而出,每人手上提著幾個塑料袋往麵包車上裝,由於天色較黑,記者們隱約看到,塑料袋里都是長條狀物品,初步判斷應該是麵條或者米線。
  後車廂裝滿後,麵包車發動,快速駛出村子,記者曾試圖驅車跟蹤,但因為對道路不熟悉,很快跟丟了。
  暗訪第3天

  夜半送貨闖紅燈 橋下接頭搬運
  為弄清這些麵條去向,幾名記者再度來到小羊甫村蹲守。與前兩次一樣,零點過後,作坊內開始忙碌起來。很快,用簸箕和塑料袋盛放的麵條裝滿了麵包車。記者特意遠遠地用長焦查看麵包車車牌,但發現車牌上已積滿灰塵,根本無法看清。
  就在麵包車開動後,兩名記者分別駕駛兩輛汽車悄然尾隨其後。一齣村口,麵包車就極其熟練地逆行半公里開上了雲大西路,然後往彩雲路方向駛去。一路上,麵包車不斷加速,見到紅燈也不停車。記者將車速提到了80碼以上,且分頭追趕也才能堪堪尾隨其後。最終,因為幾個連續紅燈,麵包車再次消失在二環高架上。
  跟丟之後,記者們回到村子打算再等等。半小時後,麵包車回到作坊門口,車上的貨已卸光了。在門口裝滿貨後,麵包車再次出發,這次,記者驅車一直緊緊跟隨。發現交易地點原來在彩雲北路的高架橋下。此時已有兩三輛麵包車停在橋下等候,看到這個作坊的麵包車後,有幾個人從車上下來,把麵條分別搬到了自己車上。
  現場查處
  執法人員:“食物怎麼能放在地上加工?”
  小工:“每天都清掃,不放地上放哪兒?”
  綜合毫無名稱標識的作坊、偷偷摸摸地加工、模糊不清的車牌、操作環境衛生堪憂等狀況,記者們初步認定這是家黑作坊。隨後,記者聯繫上昆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確定片區管轄範圍後,幾位記者與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渡分局的田大隊長取得聯繫,並相約行動時間。
  11月21日凌晨1點左右,官渡區食藥監局、官渡區派出所以及官渡區城管大隊一行33人組成的執法隊伍來到小羊甫村。
  機器銹跡斑斑 麵條隨意堆地上
  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處陳處長以及官渡分局田隊長帶領一行人突然出現在這家作坊時,屋裡的4個年輕人全都傻了眼。此時,地上堆滿了沒有任何商標的成品和半成品麵條,滿臉麵粉的他們正忙著裝袋,面對執法人員詢問一時陷入茫然。當執法人員要求出示經營許可證時,其中一位張姓小伙子才反應過來並辯解,“這個作坊8月份我剛轉手過來,還沒來得及去辦呢。”
  作坊的加工區是間100~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整個房間是連通的,沒有任何隔斷,食宿區和加工區在一起,堆放的麵粉旁就是不知什麼時候剩下的殘羹剩飯。製作麵條用的器具上全是銹跡和污垢,潮濕的地上擺著一根放水用的藍色膠皮管,旁邊的架子上還有正在製作的麵條。
  除此之外,遍地都是成品以及半成品的乾濕麵條,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要想走動幾步,只能踩在麵條上。部分堆在門口的麵條已發酸發臭,佈滿綠色的霉點……
  記者看到,這4個年輕人都剛剛20出頭,身份證上也顯示了他們90後的身份。
  “食物怎麼能放在地上加工?”面對執法人員詢問,4位年輕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理直氣壯地反問,“不放地上放哪兒?每天我們都清掃地板的,而且我們是穿專門的鞋子才進來。”但據記者觀察,地板上各種雜物清晰可見,幾位年輕人腳上不是穿著拖鞋就是旅游鞋,且都不算乾凈,一位小伙子腳指甲里都是麵粉。
  執法人員明確告訴幾個年輕人不能無證經營時,他們還在詢問到底要如何才能辦理經營許可證。“你這樣的衛生條件,是不可能頒給你的。”執法人員回答。
  每天能賣三四百斤,麵條去向說不清
  “這個作坊,包括麵粉和機器是我8月份花了10萬元盤下來的,隨後還交納了一年房租1.9萬元。”姓張的小伙子自稱來自昭通魯甸,他反覆強調,“之前我們幹了好幾年都沒有問題。”
  這個小伙子還說,他們加工的麵條是以每公斤3.5元的價格售賣出去的。每天能賣300~400公斤。“刨除成本的話,每天能賺300元左右。”記者粗略一算,經營3個月以來,這個小作坊已經賺了快3萬元。“才剛把房租賺回來而已。”小伙子很遺憾地說。
  當問及這些麵條的流向,張姓小伙子開始支支吾吾。連續幾次盤問,才說這些麵條是別人上門拉貨。“我們每天做出來就送到彩雲路那邊,有人在那邊接貨。”關於是什麼人來拉貨,拉到什麼地方,張某隻是連連搖頭,聲稱自己只管做麵條,不管流向哪個市場。
  在房屋的最里側,執法人員還發現了一包疑似添加劑的物品,但張某矢口否認使用過,只說是前業主留下的,自己從來沒用過。
  查繳2.5噸非法麵條,封存7.5噸麵粉
  “這家黑作坊的加工環境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27條,不但落地加工,也沒有相應的消毒、防塵、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而且生活區和加工區在一起,這樣的環境是不會發任何證照給經營者的。”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小作坊屬於未經許可擅自加工,食藥監、派出所和城管大隊的執法人員當場將該黑作坊的生產設備和7.5噸麵粉予以查封,並收繳了2.5噸黑麵條進行集中銷毀處理。
  “根據食品安全法,對於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處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貨值超過1萬元的,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
  隨著這幾個月昆明對米線市場的集中整治,目前市場上已難覓裸裝簸箕米線。“米線是食品安全整治的一個突破口,在幾個月的排查抽檢中,市食藥監局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整治方法,下一步將沿用在麵條等其他食品上。”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處負責人還表示,目前食藥監局已針對麵條有了一整套整治計劃。(記者 歐陽小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71tdrl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